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史志研究  >  专题集锦

专题集锦

“文化大革命”期间榆林地区工业发展情况

浏览量: 995   发表时间: 2022-01-07 10:10
打印本文

作者   高  霞

提起十年“文革”,大家的印象多是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的批判文章、困顿的国民经济以及窘迫的物质生活。但对榆林而言,这十年却是工业发展的一个大繁荣期。榆林人以国家大力扶持地方发展“五小企业”为契机,积极利用西安市对榆林的工业援助,大力发展基础工业,同时积极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使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工业企业迅速发展

文化大革命前,榆林地区工业主要集中在榆林县,榆林县工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0%,行业结构以毛纺、制革、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1970年起,国家实行扶持地方发展“五小工业”及适当扩大地方权力的政策,榆林地区电力、化工、机械等基础工业建设规模显著扩大。“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榆林地区县属国营工业快速发展,地方工业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加强。

文化大革命前期,受动乱影响,工业生产下降明显。至七十年代初,工业生产以恢复原有企业生产秩序为主,基本没有新增企业;1970年至1973年是榆林地区工业建设的重点发展期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毛纺、制革等传统工业继续扩大的同时,在西安市援榆建设小组的帮助下,大力发展“五小工业”全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企业电力、化肥、建材、煤炭、农机具等基础工业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相继建成了榆林、府谷、米脂火电厂,清涧东风水电站,榆林、米脂化肥厂,神木、吴堡水泥厂以及一批农机修造、小煤窑、油脂加工、白酒加工等企业。1970年全区完成工业建设投资总额1289万元,相当于1949至1969年工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74%。全区乡以上工业企业由1969年的209个发展为1973年的334个,增加59.8%文化大革命后期,又相继新建了子洲火电厂、化肥厂,横山响水电站,府谷水泥厂以及部分县办煤矿。同时农村集体企业迅速增加,成为大跃进以后社队企业发展的又一高潮期。

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196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790多万元,到197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到2890多万元,至1976年达到8500多万元。与“文化大革命”前比,每年平均递增15.1%,其中1970年至1976年,每年平均递增19.8%。各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至1976年,全区12个县工业产值均超过百万元,除榆林县外,其他11个县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2%。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占比由1965年的15%提高到1976年的25.2%;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化肥、农用机械的大量生产和发电量的增加为全区摘掉长期吃返销粮的帽子作出了贡献。

工业学大庆运动重新被重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矿企业派性斗争不断,生产无人管理,工业学大庆不再被提及,全区工业生产下降明显。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工业生产开始稳定,但主要是恢复企业原有的生产秩序。1971年9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制定的陕西《省委汇报会传达提纲》中明确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在《省委汇报会传达提纲》的贯彻过程中,榆林地区的工业学大庆运动重新被重视起来。

1971年是“四五”计划的第一年,6月3日,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转发《陕西省计划会议纪要》的通知,要求所有企业必须高举“鞍钢宪法”旗帜,大力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扭转企业收支无计划,领料无手续,消耗无定额,工时无记录,成本无核算,质量无检验,节约无措施等问题。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或健全领退料、质量检查、安全生产、成本核算等必要的制度,并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所有企业都要全面完成产品数量、品种、质量、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凡质量下降、原材料消耗太高和因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的,都要查明原因,限期扭转。

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要求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进行整顿,为了进一步贯彻全国和省计划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7月5日至15日,地委召开了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会议以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为主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整顿和加强企业管理,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并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当年各县生产建设任务做了具体部署。会后计委工交口各主管局组织一批力量深入基层,一方面督促检查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抓点带面,对工交企业进行认真的整顿,总结经验,推动工业学大庆运动持续发展。1972年7月,全区手工业系统学习传达全国日用品工业会议精神,通过工业学大庆运动,整顿企业,抓行业的薄弱环节,对服装鞋帽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全区进行以质量为中心的行业检查评比,促进了日用工业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居民日用工业品自给率提高,相应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需求。1973年4月,地区工业生产会议召开,要求全区工业战线迅速掀起增产节约运动,加快工业生产步伐,使工业总产值稳步上升。1973年底至1974年初,地委召开了工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强企业整顿,提高管理水平。经过一系列的整顿,1972年至1973年,全区列入国家计划的主要工业产品多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计划,许多支农产品成倍的增加。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开展后,全区工业生产一度出现混乱局面,工矿企业派性斗争回潮,工业生产又有所下降。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后,工业学大庆运动又热烈地开展起来了1975年1月中旬,地区革委会召开全区工交系统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并给先进单位颁发了奖状。这次会议肯定了工业学大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推动了全区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会后一些县也相继召开了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1975年3月,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下发后,全区工矿企业通过重点整顿老大难单位,大搞技术革新挖掘企业潜力,整顿领导班子,加强企业管理,掀起了工业学大庆运动热潮。在生产方面,全区工交系统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口号,抓紧完成生产计划,197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1974年同期增长26.6%,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上半年保证完成计划48%的要求。与此同时,全区手工业系统通过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对全区中小农具生产进行全面检查,主要解决利大大干、利小小干,不愿生产小农具,致使中小农具出现供应紧缺的问题。7月召开全区中小农具、五金制品行业推优、双革流动现场会,会议提出对中小农具生产实现流水线作业,推动了中小农具生产的发展。其中,清涧县农机厂试制成功陕清LS-14型冲土高压水枪,荣获工业机械部科技成果奖。10月召开了全区第一次木器产品质量评比会,对进一步发展木器生产起到积极作用。1975年10月榆林电厂扩建工程中,广大职工在专业安装单位不能如期安装的情况下,发扬大庆精神,不等不靠,开展发电机组安装大会战,自己动手解决了发电机组安装问题,受到了地委的表彰。至1975年12月,榆林地区工业总产值完成全年任务的102%,交通运输部门货运量完成全年任务的106%。电力工业提前55天实现全年总发电量计划,总发电量和总产值都比1974年同期增长65.9%。农电线路的建设,也提前60天完成了全年任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榆林地区的工业学大庆运动,由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也出现过偏差。但学习大庆人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精神,学习大庆依靠工人阶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的方式管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工业生产发展的作用。涌现出的一批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全区工业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