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集锦
80年代中期榆林地区整党工作探析
作者 高 霞
延安整风运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一项伟大创举,此后整党整风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采用的一种自我整治、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重要方式。从1942年至今,全党共有10次大的“整党整风”。而始于1983年的整党整风,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进行的首次整党。中共榆林地委高度重视这次整党工作,从1984年秋至1987年9月,组织地、县、乡(镇)、村(包括城镇街道)先后分四批进行整党。这次整党,进一步消除“文革”对党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总结推广“横山整党”经验,严肃查处各种不正之风,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的同时,确保了榆林地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明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其经验总结对于今天地方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 整党的历史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作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但在一系列紧张的工作进程中,党未来得及在思想、作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整顿,十年“文革”内乱对党造成的流毒尚未完全肃清,同时随着各领域的改革全面铺开,在新旧体制并存和交替中,一些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面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1982年中共十二大严肃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并且明确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1983年10月11日,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同年冬开始,用3年时间从中央到农村对党分期分批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全会选举产生了以胡耀邦为主任,薄一波为常务副主任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领导整党工作。由于全国以精简机构为主旨的机构改革仍在进行当中,鉴于地、县两级党组织完成机构改革的进度不一,开展整党的时间有先有后,中央将省市自治区以下党组织的整顿由一期(批)改为两期(批)进行。第一期从1983年11月开始,1985年初基本结束,整顿中央、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一级领导机关中的党组织。第二期从1984年冬开始,1985年底基本结束,整顿地、县两级以及相当于这两级的厂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党组织,榆林地区级整党属于中央整党委员会安排的第二期整党对象。
中央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榆林地区也都或多或少存在:在思想理论上,有些党员对拨乱反正的伟大意义缺乏认识,“左”的思想依然存在,派性意识严重,这些思想对改革开放存在误解。而对外开放使资本主义一些腐朽的思想也被带了进来,有些党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越性认识模糊,思想混乱;在作风上,有些党员和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弛,甚至部分党员干部无视党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搞特殊化,有的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地步。有些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推诿扯皮,不思进取,脱离群众,严重背离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组织上,有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对追随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等“三种人”尚未完全清理,在党内依然有较大影响力,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加强,严重影响了党组织优势的发挥。
党的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损害了党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也影响到改革开放战略在榆林的落实。榆林地委非常重视中央整党决策,积极行动,努力探索适合榆林地区情况的整党方法,力求把整党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二、整党的基本情况
榆林地区从1984年秋准备开始整党,地、县、乡(镇)、村(包括城镇街道)先后分四批进行,到1987年9月第四批整党结束,历时3年,共有425个党委(组),190个总支,8904个党支部,135136名党员参加。
榆林地委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从1984年秋开始做整党的各项准备工作。1984年8月到1985年2月地委抽调5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组成整党试点工作组,协助榆林县委进行了榆林县委机关整党试点工作,用试点取得的经验指导全面工作的铺开。同时,榆林地委贯彻未整先改精神,进行整党前调查摸底,并进行初步整改。1984年12月组织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对各级党组织存在的“三个不纯”(思想、作风和组织上的严重不纯)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摸底,初步掌握了情况;并要求各级党组织对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章》开展党纪和党风整顿,初步纠正和处理了一批问题。榆林地委未整先改的经验受到省整党办公室的重视,并在省整党简报上刊发,向全省介绍经验。同时,为了适应整党需要,地委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各县也对乡镇领导班子做了调整。榆林地委这些措施对随后扎实开展整党工作奠定了基础。
1985年1月29日榆林地委研究决定,成立了中共榆林地委整党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地委书记任国义担任组长,整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从成立时起创办了《整党简报》。在随后的分批整党过程中,为了加强对整党工作的领导,地直单位按系统成立了党群、政法、综合、财贸、农林水牧、文教卫生和经济计划七个口的整党领导小组,分别由各口分管的地委、行署领导担任组长,并下设了口整党办公室,各县委也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整党指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其整党办公室。在开展县级整党过程中,地委又抽调了60名党员干部,其中县级干部24名组成13个整党联络组,委派到各县及绥德地直单位,协助、督促、检查、联络各县委和绥德直属机关党委开展整党工作。
榆林地区第一批整党从1985年3月12日正式开始,地委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署各委、办、局,地区政法单位和榆林县县级机关共120个单位,55个党委(组),16个党总支,131个党支部,2504名党员参加。第二批整党从1985年7月下旬开始,整顿了全区各县党政群机关及地、县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共2159个单位,23342名党员。全区乡镇及县属驻乡镇企事业单位列为第三批整党单位,1986年1月1日开始。1986年10月中下旬开始农村整党工作。全区5460个村支部,81764名党员参与。除神木、佳县分两批外,其余各县都以一批进行。
榆林地区端正党风工作于整党之前已经开展,整党开始后,端正党风工作一直与整党结合进行。198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机关干部大会,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兆国作了《关于中央机关端正党风的问题》的讲话。遵照中省精神,榆林地委将端正党风工作成为1986年整党工作的重点,年初开始地直单位端正党风整顿,检查清理中央指出的购买更换进口小汽车、党政机关和干部经商办企业、公款旅游、请客送礼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将抓大案要案作为端正党风的重点,同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格纪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986年9月召开地委委员扩大会议,重点讨论进一步把端正党风引向深入的问题,要求学习推广宝鸡市委“两抓”(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四管”(把自己管住,把自己的家属、子女管住,把自己所在的单位和所属的业务系统管住管好,把单位的大案要案解决好)经验,继续抓好大案要案,结合整党“回头望”和基层整党,严格整顿纪律。同时,为适应党风整顿需要,加强纪检队伍建设,落实省委“凡有党组织的地方都要有纪检机构和纪检干部”的精神,要求凡应建立纪检机构和应配备的纪检干部,年内建立和配备起来。
1987年9月,经省委整党办公室批准,同意撤销地委整党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历时3年的整党宣告结束。
三、整党的任务和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历次整党都是全党统一行动,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整党也不例外。因此,榆林地区整党的基本任务也是中央整党委员会提出的四项基本任务,但榆林地区结合实际,每批整党都各有侧重。在整党具体措施上,榆林地区在参照上级整党方法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学习外部经验,总结推广本地经验,促进整党抓出实效。
(一) 整党的任务
198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出第十二号通知,指出第二期整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同时指出这期整党应突出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切实增强党员的党性,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大好形势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所谓“新的不正之风”,指党政干部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乱发奖金、实物和补贴,乱涨价,倒买倒卖紧缺物资,以及挥霍公款公物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等。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整党基本任务也是贯穿榆林地区四批整党工作的基本任务,但榆林地委在遵照中央要求的同时,结合地方特点,每批指导思想都各有侧重。
第一批整党在指导思想上以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政治素质,保证改革顺利进性,促进政治、经济形势好转。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党性,加强纪律,纠正以新的不正之风为重点的党内各种不正之风。二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核查清理“三种人”纠正文革遗风,消除派性,增强团结;三是清“左”破旧,端正业务指导思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批整党的指导思想是整党必须同改革紧密结合,为改革和发展经济服务,突出党性教育这个重点,纠正新老不正之风,促进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批整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促进和保证改革及经济建设的发展,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各项整党工作都要有利于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搞活,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主要从四方面工作入手:一是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对党的根本宗旨的认识;二是查处党员干部严重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及其他违法乱纪问题,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三是清“左”破旧,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农村改革和党的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四是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切实搞好领导班子建设。
第四批整党的指导思想是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性;二是形势教育,提高党员对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三是从严治党,解决“两严”问题,即党员干部严重以权谋私和严重违法乱纪问题;四是抓好农村支部班子合村委会班子建设,改变部分支部软、散、瘫的状况,同时整顿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
(二)整党主要措施
这次整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开展的第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在方法上既借鉴了以往经验,又推陈出新,坚持正面教育,及时总结推广典型,严格总结验收,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
1、坚持正面教育,不搞群众运动。这次整党彻底摒弃了过去通过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开辟了一条解决党内矛盾的新路子,在整党中始终坚持正面教育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对少数违反党的纪律、犯有错误甚至严重错误的人,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立足于教育挽救,即使是“三种人”和有其他问题需要作出组织处理的人,也不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种对人处理上的慎重态度,既解决了一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没有引起社会动荡。整党全程都由各级党委领导,都把整党作为头等大事,每批整党前认真试点,做好准备工作;乡以上党政机关组织了两套班子,一套抓整党、一套抓改革和经济建设及其他日常工作,通过整党为改革和经济发展清除思想障碍,排除各种阻力,促进了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性,而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又鼓舞了党员的信心,推动整党工作深入发展。
2、及时推广学习典型。第一批整党学习辽宁省阜新市直机关整党经验,采取“一个专题、一条龙”的做法,每个专题学、摆、查、改紧密结合,连续进行,这样能及时看到整党成效,增强整党信心;第二批整党针对第一批整党一般化的问题,1985年10月20日在横山县召开了全区整党工作经验交流会,要求全区学习推广横山整党经验,学习横山以狠抓大案要案为主查处纠正不正之风和以整党促改革经验,克服整党一般化问题。 1985年12月初地委分别在子洲召开子洲、定边、靖边、绥德、吴堡、米脂、清涧等7县整党工作汇报会,在神木召开了神木、府谷、榆林、横山、佳县等5县整党工作汇报会,交流学习整党经验;第四批整党中将府谷县前石畔党支部树为典型,1986年12月10日召开地委整党工作会议,要求学习府谷县前石畔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经验,同时处理农村党员中普遍存在的贪占集体财物、多占宅基地、以权低价承包集体企业、经济作物以及赌博、封建迷信、买卖婚姻等问题
3、阶段明确,严格验收。每批整党阶段明确,大体分学习文件,对照检查、集中整改,组织处理,党员登记和检查验收4步进行。每个阶段结束以后,各整党单位要把问题归类排队,写出专题和阶段书面总结,在自查验收的基础上,以口组织验收,地委整党办抽查,不合格的要补课。验收标准除中央整党工作决定中已规定的五条标准外,榆林地区另外制定了三条验收标准:一是群众意见大的问题没有解决的不予验收;二是县团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违纪问题不纠正的不予验收;三是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没有解决的不予验收。验收前要由群众评议,组织离退休干部座谈会、民主人士座谈会、居民座谈会、党员座谈会,群众无意见才能过关。
四、整党的主要成绩
80年代中期的这次整党是在十年内乱给党的组织造成严重破坏,改革开放起步、新旧制度交替的复杂情况下进行的。从总体上看,各级党组织和整党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整党决定和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省委有关整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基本上完成了中央整党决定中规定的四项基本任务。经过整党,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等四个方面,都比整党前有了进步,党内存在的“三个严重不纯”的状況有了一定的改变,整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提高了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了全体党员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整党前全区有党员28465人,其中1966年“文革”开始后入党的有77379人,占60%多。十年“文革”造成党组织和党内生活的严重破坏,忽视党员教育工作,不少党员对党的认识不清,党性观念淡薄。尤其是农村问题尤为突出,多数基层组织基本不抓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很多农村党员基本上没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经过整党,使广大党员普遍进行了一次党性教育,加深了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增强了改革的信心,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二)彻底否定“文革”教育,进一步消除派性,增强了团结。“文革”期间榆林地区派性斗争激烈,发生过多次严重的武斗事件。“文革”结束后,经过揭批查和平反冤假错案和学习讨论《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各级党员干部逐步认清了“文革”本质,但派性斗争的影响仍然存在,整党中进一步清理“三种人”,基本将榆林“文革”遗留问题彻底解决,增强了团结。
(三)查处典型案件,纠正不正之风,严格了党的纪律,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了好转。整党中各级党组织都重点查处了本地区本单位存在的严重以权谋私、严重违法乱纪和经济犯罪问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抓了纠正不正之风工作。地、县两级整党,结合整顿机关作风,重点抓了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滥发奖金实物,干部以权谋私、多占住房、假文凭、假学历等不正之风。全区共清理出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20户,党政干部参与经商办企业活动的35人,清理出不合格文凭331人,查出并清退多占住房129间。乡镇整党主要解决了干部精神状态不振,作风漂浮等问题。村级整党普遍清理了农村财务,突出查处了一批“两严”问题。榆林地区整党以来共纠正不正之风28971件,收回挪用拖欠等各种违纪款2200多万元。四批整党普遍重视抓了重点案件的查处工作,共立较大的违纪案件474件,查出并收回违法款150多万元。各级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党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全区共处理党员271人,其中开除党籍33人,留党查看45名,撤销职务12人,严重警告39人,警告72人,法办38人,降职3人,其他处理29人。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和处理错误党员,大力纠正了不正之风,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四)加强和整顿了各级领导班子。核查“三种人”是纯洁组织的重要内容,在认真核查和组织处理的基础上慎重进行了党员登记工作,纯洁了党的组织,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整党中各级党组织为了使领导班子尽快成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改革、开放、搞活,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班子,抓了班子的调整和整顿工作。四批整党共调整了3953个领导班子,其中地直单位56个,县级单位384个,乡镇单位239个,村级班子3064个。调整各级领导成员3323名,其中县团级领导干部119人,科级干部775人。在调整班子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会议、学习、工作和端正党风等一系列党内生活制度,使党不管党的状况有了改进,党组织的战斗力普遍加强。在整党的同时还整顿了5120个村级团支部,调整改选了团支部书记1711人,使农村团组织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五)整党推动改革,促进经济建设。这次整党汲取了以往搞政治运动冲击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的教训,始终注意处理整党同改革、经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在整党的同时,加快了城乡经济改革,以国营企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国营小商业企业租赁经营试点、租赁经营、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深化改革在全区逐步推开。整党推动了经济发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985年比1984年增长1.23%,1986年比1985年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1985年比1984年增长67.72%,1986年比1985年增长4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85年比1984年增长20.59%,1986年比1985年增长了22.3%。
这次整党总体上成效明显,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党性教育不够深入细致;纠正不正之风偏重于经济方面,对群众敏感的招、转、住等方面的问题抓的不够;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抓的不多;在后期党员登记、组织处理时标准偏宽,震慑力不足;农村党员老化和后继乏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外,全区整党发展不平衡,有的甚至走了过场。但三年的整党为把党建设成为能够胜任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并取得胜利的坚强核心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巩固整党成果需要把党的建设由集中整顿转向日常建设,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党内民主生活经常化、制度化,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参考文献:
1、《改革初期我国的整党整风经验探析》马波,《黑龙江史志》2015年9期;
2、《20世纪80年代整党中纠正不正之风论析》高广景,《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3、《20世纪80年代整党中党性教育述评》高广景,《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20世纪80年代整党任务的提出与实施》,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6-03;
5、《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2016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