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榆林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习仲勋

来源:未知
   浏览量: 1816   发表时间: 2015-02-10 09:09:46.0
打印本文
    习仲勋(1913—2002),原名习中勋,又名习相近,陕西富平县淡村乡中合村人。1926年3月,在富平立诚公学加入以进步学生为主体的立诚青年社,5月,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30年被派往国民党军杨虎城部警备第三旅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4月组织领导两当起义,起义失败后,赴渭北苏区工作。1933年3月任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同年4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领导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8月中旬,习仲勋主持召开了陕甘边区党政军在陈家坡举行的联席会议,决定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统一领导陕甘边区的红军游击队。1934年2月后习仲勋先后任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10月在西北错误肃反中遭受迫害被关押,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获释,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1936年6月参加西征战役。9月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关中特区司令部政委。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改为关中分区,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1939年5月兼任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943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结束后,西北局决定调习仲勋任绥德地委书记。1943年2月,习仲勋赴绥德接任地委书记兼警备区政委。
    习仲勋到任后,领导绥德地区军民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领导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开展整风运动、进行精兵简政、策动横山起义和领导土改运动等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了总结经验,推动大生产运动,1943年春耕前夕,习仲勋带队来到绥德县郝家桥村,蹲点调查。郝家桥村在村主任刘玉厚的带领下,在有限的土地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并通过精耕细作、改善土地条件、选择优良品种提高单产等办法,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通过总结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刘玉厚和郝家桥的生产经验,掀起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热潮,带动了绥德地区大生产广泛深入开展。
    与此同时,地委、专署号召全区广大干部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走出机关,参加生产劳动,基本上解决了干部自身生活困难等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到1944年底已基本做到了丰衣足食。
    习仲勋还在绥德地区开展了办冬学工作,他撰写了《开展冬学运动应掌握的方针》一文,迅速在全区推广了子洲县周家圪崂村办冬学的经验,为推动绥德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43年,绥德地区共办有905所冬学,参加学习的干部有20715人。
    绥德地区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三三制”政策试点之一,由于习仲勋领导的绥德地委模范地执行了党中央所制定的“三三制”选举原则,使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开明绅士、知识分子,如李鼎铭、安文钦、刘绍庭等走进政府机关并担任要职,使绥德地区各级政权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投身到边区的建设中。
    在1943年整风审干运动中,面对复杂局面,习仲勋注重调查研究,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方向,谨慎决策,抵制和纠正“左”的错误,减少了失误。
    习仲勋到任后,绥德地区全面开展了减租减息工作。仅1943年10月至12 月,据绥德县6个区、米脂3个区、子洲5个区、清涧3个半乡及佳县个别村的统计,除按条例减租外,勾欠31732.82石,退租1842.73石,并且抽约换约同时进行土地回赎。1943年以后,绥德地区地主把全部土地的50%~80%卖给了农民,土地所有权由集中达到分散。
    1945年4月至6月,习仲勋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七大闭幕后,习仲勋接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命令,担任爷台山自卫反击战临时指挥部政治委员,领导了著名的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习仲勋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组织策动了国民党陕北保安团队起义,史称“横山起义”,解放了无定河以南5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为粉碎蒋介石、胡宗南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接应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延安,参与指挥了西华池战斗。1947年3月,习仲勋协同彭德怀指挥了保卫党中央、毛泽东和陕甘宁边区的战役,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斗的胜利。
    习仲勋在主持西北局工作中,为建设陕甘宁边区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土改中,他提出的区别老区、半老区、新区不同情况制定政策和纠正“左”的偏向的意见,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肯定,并转发全国各解放区。
    1948年冬到1949年春,习仲勋为榆林的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具体指导和推动下,国民党二十二军接受了和平改编条件,1949年6月1日,榆林宣告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习仲勋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1956年9月,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康生诬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1978年3月被选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他促成党中央、国务院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经济特区,使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习仲勋被增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2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9月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又兼任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修订了许多法律草案。1981年3月起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81年6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5月24日,习仲勋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