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榆林  >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张说与鱗州创置

作者:高 越
   浏览量: 987   发表时间: 2022-08-29 10:27
打印本文

唐玄宗开元年间创置麟州 , 与一个人 和一件事有很大关系 ,  这个人就是张说 , 这件事就是康待宾之乱 。本文将麟州创置 时有关张说和康待宾之乱的资料进行梳 理 ,供有兴趣研究古麟州者参考。

一、张说其人

张说 , 字道济 、说之 , 河南洛阳人 , 生 于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667), 卒于唐玄 宗李隆基开元十八年(731), 在世 64 岁 。 张说乃文武全才 ,谋事周全缜密 , 做事干 练稳当 ,深得皇上赏识 ,为朝廷重臣 ,官至 宰相 。由于他能力超强 ,又深得皇帝信任 , 与同僚相处很强势 , 难免引来非议 , 曾两 度被贬。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 ,  策贤良方正 , 张 说对武则天的提问回答得很好 ,深得武则 天的赞美得乙等 , 授校书郎 ,算是初人仕 途 。张说善于言辞 ,每遇朝廷议事 ,都会积 极发表自己观点 。曾在武则天当皇帝时就 几次上疏劝解 ,或发表自己的主张 。  中宗时任工部 、兵部二侍郎(正四品下) ,兼修 文馆学士 。睿宗时 ,提拔为中书侍郎(正三 品) ,兼雍州长史。

谯王东都案涉及数百人 ,  很复杂 ,案 子久拖不决 , 朝廷派张说查案 , 他很快查 结 。睿宗认为他不枉直 , 不漏恶 , 大加奖 赏。玄宗李隆基为太子时 ,张说做侍读 ,效 果很好 , 进中书门下平章事 , 劝睿宗以太 子隆基监国 。李隆基做皇帝后 ,任张说为 中书令(即宰相) , 封燕国公 ,佐天子总百 官 ,治万事。

张说向姚远崇不平 , 被罢相 , 作了相 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 。因坐累徙岳州 ,迁 荆州长史 ,检校并州长史 ,兼天兵军大使 , 修国史 。开元八年(720) ,朔方军大使王唆 讨罚河曲降虏 ,在中受降城诱杀突厥部跃 跌部及仆固都督等八百余人 ,后又杀阿布 思等千余人 , 于是九姓铁勒同罗 、拔曳固 等震惧动摇 ,有反唐迹象 。处理此事很棘 手 ,人们都很害怕 。张说冒着生命危险 ,仅 带二十轻骑 , 深人突厥营地住下 , 召见酋豪安慰 ,平稳解决了事件 。后王唆讨伐兰 池叛胡康待宾 ,朝廷任张说相闻经略 。帮 助王唆平息了康待宾之乱 ,奏置麟州以安 羌众 。随后召拜兵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三 品 , 复任宰相 。九年(721) ,诏为朔方节度 大使 ,亲人前线 ,指挥作战 。正遇上庆州降 胡康愿子反 , 张说进讨 , 平息 , 进中书令 。 后又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 ,再次行使宰 相职权。后因与一些大臣不和 ,做事专断 , 压制不同意见 , 庇护下属招赂 , 被人揭发 受审 ,停相职 ,在集贤院专修国史 。开元十 七年(729)复为右丞相 ,迁左丞相 ,授开封 府仪同三司 。  开元十八年(730)卒 , 赠太 师 ,谥文贞。

张说一生从政 ,  历武则天 、  中宗 、殇 帝 、睿宗、玄宗五朝 ,尤其在玄宗朝功绩最 为突出 ,  朝中重大事件处置都有他的功 劳 ,重要文件起草拟定 ,多出自其手 。以至 遭到奸人忌妒 , 两次罢相而不怠 , 世称贤 相。

二、康待宾之乱

唐初的民族冲突 , 主要来自北方的突 厥部落 。为安置突厥降户 ,唐高宗李治调 露元年(680) , 在灵 、夏南境置鲁 、丽 、含 、 塞 、依 、契六州 , 以唐人为刺史 , 史称六胡 州。显然 ,六胡州民户主要是突厥降户。原 来河套以南的所谓"河南"地 ,是北方游牧 民族与农耕的汉族交错杂居地区 。北周时 , 突厥兴起 ,故河南之地多有番胡部落 。 唐朝建立后 , 于太宗贞观四年(630)灭突 厥 , 其部降唐者计十万余众 , 被安置在河 南地 。贞观十年(636)又有突厥首领阿史 那社尔被漠北薛延陀击败 , 又有万余突厥 降户被安置在灵州之北的河南地 。为加强 对河南地区突厥降户的统治 ,使之纳税服 役 , 补充兵卒马匹 , 这就是唐朝设置六胡 州的根本所在。

由于唐王朝对六胡州突厥降户采取 了解散部落 、使民为编氓 、以唐人为刺史 等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  开元九年 (721)四月 , 六胡州(时为兰池都督府)爆 发了以康待宾为首的反唐事件 ,史称"康 待宾之乱" 。很快康待宾等就攻占了兰池 都督府所属之长泉县 ,  接着攻占了六胡 州。康待宾占据六胡州后 ,势力大振 ,有众 七万 , 且与居于夏州一带的党项族联合 , 进攻夏州 。朝廷对此甚为恐慌 ,急命朔方 大总管王唆 、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合力讨 伐 ,  并以太仆卿王毛仲为朔方道防御大 使 ,与王唆及天兵军节度大使张说相知讨 伐康待宾 。发陇右诸军马骑掩其南 ,征河 东九姓马骑袭其北 ,三城(河北三受降城) 士卒截其后 ,六郡骁雄击其前 , 四面齐驱 , 万全推进。还许诺将士:凡生擒、斩获康待 宾人等者 、奋勇杀敌者 、斩获众多者均予 升官重奖。

五月底六月初 ,  康待宾联合夏州党项 , 进攻胜州的银城(今神木城南黄石头 地)、连谷(今神木城北黄羊城),并占据了 粮仓 。张说领步骑万人出合河关(今山西 兴县西)掩击 ,大败康待宾。追至连谷西北 的骆驼堰 。这时 ,康待宾与党项军联盟关 系破裂 ,并相互厮杀 。康待宾向西败走铁 建山 。张说乘机招降党项 ,"使复其居业" ① ,讨击使阿史那献认为党项反复不定 ,不 如与突厥 一并杀掉 。张说认为:"王者之 师 , 当伐叛柔服 , 岂可杀已降邪"? ②不但没 杀党项 , 反而奏请朝廷 , 在连谷与银城之 间创置麟州 ,"以镇抚党项余众" 。③

康待宾被张说击败后 ,势力大衰 。七 月 ,被王唆最终击败 ,杀一万五千人 ,生擒 康待宾 ,  被押送至京师长安 , "集四夷酋 长 ,腰斩康待宾于西市 。"④康待宾被斩 ,六 胡州大的战争已平息 ,但仍有康待宾部分 残余 , 隐藏在山谷、沙薮之间继续战斗 ,其 中最强劲的一支是康愿子所属部队。

八月 , 康愿子自立为可汗 , 谋掠监牧 马 ,西涉河出塞 。唐朝命张说围剿 。此时 , 王唆因讨伐康待宾期间与郭知运不和误 事 ,被贬为梓州刺史 。张说因处置党项降 户有功 ,指挥作战有方 ,升为兵部尚书 、同 中书门下三品 ,兼朔方军节度使 , 全权处 置单于都护府 、夏盐等六州 、定远丰安二 军和黄河以北的三受降城军政事务 。张说 围剿康愿子 , 于开元十年(722)九月大获 全胜 。生擒康愿子 , 又追其家属及余部于木盘山 ,俘男女三千人 。康愿子及其家属 被押送至京师长安斩首 , 突厥降户五万余 口被迁徙至许  (河南许昌)、汝  (河南临 汝)、唐(河南泌阳)、邓(河南邓县)、仙(河 南武阳西北)、豫(河南汝南)等州 ,使黄河 以南、朔方一带原六胡州突厥部落居地空 无人烟 。康待宾之乱彻底平息。

三、麟州创建

麟州创置与康待宾之乱和张说为安 置党项降户奏请朝有直接关系 。关于麟州 创置的时间 ,一说是开元十二年(721),一 说为天宝元年(742), 其实开元十二年创 置麟州是可靠的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 二开元九年(721)七月条载:"秋七月 , 乙 酉 ,王唆大破康待宾 ,生擒之 ,杀叛胡万五 千人。辛酉 ,集四夷酋长 ,腰斩康待宾于西 市" 。"先是 ,叛胡潜与党项通谋 ,攻银城 、 连谷 , 其据仓庾 , 张说将步骑万人出合河 关掩击 ,大破之。追至骆驼堰 ,党项乃更与 胡战 ,胡众溃 ,西走铁建山 。说安集党项 , 使复居业 。讨击使阿史那献以党项翻覆 , 请并诛之 ,说曰:王者之师 , 当阀叛柔服 , 岂可杀已降邪?  因奏置麟州 , 以镇抚党项 余众 。"九月条载:"康待宾之反也 ,诏郭知 运与王唆相知讨之;唆上言 , 朔方兵 自有 余力 ,请敕知运还本军 。未报 ,知运已至 , 由是与唆不协 。唆所招降者 ,知运复纵兵 击之;虏以唆为卖已 , 由是复叛。上以唆不能遂定群胡 ,丙午 ,贬唆为梓州刺史 。… … "癸亥 , 以张说为兵部尚书 , 同中书门下三 品。"十月条载:"冬 ,十月 ,河西、陇右节度 大使郭知运卒 。  "由此看 ,开元九年(721)  七 、八、九、十的四个月间 。三个平康待宾 之乱中主要人物王唆被贬 ,  郭知运去世 , 唯独张说被提为宰相职 。可见玄宗对张说 是十分赞赏的 ,  他奏请朝廷创置麟州 、镇 抚党项余众的建议得到批准已是早晚的 事情 。那么这个奏请张说是什么时间提出 的?  由以上引文分析 ,应在开元九年(721)  八月。

张说奏请设置麟州的主要理由 ,就是 安置夏州随康待宾反唐的那些降户 。也就 是说麟州创建安置的主要是党项人 , 而不 是开元十年(722)被张说讨平的康愿子部 下突厥降户 。随康愿子反唐的突厥降户有 五万多口 ,先被强制迁徙在内地 ,许 、汝 、 唐、邓 、仙、豫等州 ,开元二十六年(738)唐 朝又将这批残胡迁回六胡州 ,设宥州以统 之 ,  以后再没有发生突厥降户谋反的事 。 可以看出 ,这批突厥降户没有被安置在麟 州。

《资治通鉴》和《宋史·张说传》没有记 载麟州创制的具体时间 ,但《新唐书》卷三 十七《地理志》载:"麟州新秦郡 , 下都督 府 。开元十二年析胜州之连谷、银城置 ,十 四年废 ,天宝元年复置 。户二千四百二十 八 , 口万九百三 。县三 。新秦 , 中 。开元二年置 ,  七年又置铁麟县 ,  十四年州废 , 皆 省。天宝元年复置新秦。连谷 , 中下。贞观 八年以隋连谷成置。银城 , 中下。贞观二年 置 , 四年隶银州 ,八年隶胜州 。"由此可见 , 麟州创置得到朝廷批准 ,  在开元十二年 (724) , 天宝元年(742)是复置 , 不应当作 创置时间看待。

吴镇峰 1981 年出版其所著《陕西地理 沿革》,  对麟州所属三县治和神木寨作了 具体考究 ,值得参考。他说:银城县故城在 神木县南四十里 。北魏太和八年(484)在 今甘泉西北设立石门县 ,西魏废帝时改名 银城县 ,北周保定二年(562)迁到石龟镇 。 隋大业末年县废 。唐贞观二年(628)复置 , 宋政和四年并人新秦县 。《明一统志》载: "今黄家石头东里许 ,有古城一座 ,无知名 者 ,疑即此 。" ⑤黄家石头 ,今名黄石头地 , 在神木城南四十里 , 窟野河东岸 , 原属栏 杆堡公社 ,后属神木镇 ,今属迎宾路街道。

连谷县故城在神木县北 , 隋文帝时设 连谷镇 ,  炀帝改为连谷成 ,  大业十三年 (617)废 。唐贞观八年(634)在废成城设立 连谷县 , 开元九年(721)并州刺史张说出 合河关 ,大败党项军于银城、连谷。宋政和 四年(1114)并人新秦县 。《元和郡县志》 载:"连谷县 ,南至麟州四十里" 。《延安府 成》载:"连谷故城 ,在神木县北七十里 。" 《神木县志》载:"黄羊城 ,在县东北杨家城 北边墙外二十里 ,距县城五十里 。俗传杨继业妻折氏居此 , 故又谓王娘城 , 即隋连 谷镇 ,唐连谷县 。  " ⑥ 黄羊城 , 在神木县北 五 、六十里的窟野河东岸 ,原属永兴公社 , 今属店塔镇。

新秦县故城 ,在神木县北 。唐开元二 年  (714)  分胜州设立新秦县 ,  兼设麟州 (按:说麟州建于开元二年(714) , 未见其 他史料记载 ,  暂不采信) ,  十四年辙银麟 州 ,新秦县改属胜州 。天宝元年(742)复设 麟州 ,不久改为新秦郡 ,乾元元年(758)复 改麟州。宋乾德初 ,将麟州迁到吴儿堡。金 皇统八年(1148)被西夏占据 ,州县值废 。⑦ 《通志》  载:"汉徙贫人于关以西及朔方以 南 ,  谓之新秦中 。"《元和郡县志》  载:": …… 天宝初 , 王忠嗣奏割胜州连谷 、银城 两县置麟州 , 东北至胜州四百里 , 西南至 银州(今为脂县境)三百里 ,治新秦 。"《明 一统志》载:"麟州城 ,在神木北四十里 。" 《神木县志》载:麟州城 ,一名杨家城 , 以州 刺史杨宏信 ,长子重勋(按:应为次子) ,孙 光世守麟州 ,驻扎此城 , 次子继业(按:应 为长子) ,孙延昭皆以武力雄其一方 , 因而 得名。在县东北三十里 , 即秦之新秦 ,汉之 新秦中 ,唐天宝元年置守 ,升为建宁军 ,改 镇西军。杨家城 ,在神木县北三十里 ,地处

窟野河与长城之间 , 原属永兴公社 ,今属店塔镇。

神木寨 ,故址在神木县东三里龙眼山后。宋代设置神木寨 ,属银城县。金时银城县被西夏占据 , 唯存神木一寨 。贞元年间拨属葭州 。正大三年(1226)设立神木县 。

元初于此置设云州 ,至元六年(1269)撤销云州 。  明洪武初年撤销神木县 ,  十三年(1380)十一月复设 ,正统八年(1443)迁到今神木县城 。⑧道光《神木县志》载:"英宗正统五年(1440) , 徙神木县治于杨家城 。

御史王翱巡边 , 奏县塞居山顶不便 , 宜移置平川 。八年(1443)移川口 。"可见 , 明代神木县城迁人今址前曾在杨家城驻署三年 ,正统八年(1443)是由杨家城迁到今址的。由上可知 ,麟州城(今杨家城)自唐开元八年(720)八月张说向朝廷奏请 , 十二年(724)正式创置 , 至明正统八年(1443)作为神木县城迁人今址 , 断续存在了七百多年。若以秦之新秦、汉之新秦中算起 ,则有两千二百多年。

注:①②③④《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⑤⑥⑦⑧吴镇锋著《陕西地理沿革》。


(作者单位:神木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