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蒙汉互市》
元朝时,蒙古族牧民与内地联系加强,“锅釜、针线之具,缯絮米蘖之用,咸仰汉给”。
明王朝建立后,对蒙古族在经济上实行封锁,致使蒙古牧民“生锅破,百计图之,不得已以皮贮水煮肉以为食”。明天顺六年(1462年)后,蒙古毛里孩、阿罗出、孛罗忽等部相继入居河套,并频频入侵明朝的榆林边墙,强烈要求互市贸易。到16世纪中叶,蒙古右翼各统领俺答汗,几乎“无岁不求贡市”,“请以牛马易粟豆”,并且保证“边内种地,边外牧马,夷汉不相害”。明廷通过贡市企图控驭蒙古。嘉靖初,双方共议:蒙汉交界开设互市11处,汉商以烟、茶、布、绸缎等上市,禁易粮食、铜、铁器;蒙古以牛、羊、绒毛、皮张等上市,禁易马匹。然而这样的互市没有达到双方的目的,便酿成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率“大众犯京师”,“焚掠三日夜”的“土木之变”。此后,明廷以俺答汗“潜约河西诸部内犯,堕诸边垣”而“诏罢马市”。遂使双方战争延绵达20余年,榆林一带首当其冲,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
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穆宗接受高拱、张居正等人的主张,实行对蒙古的封贡互市政策,这年9月,榆林城北10里处设立红山市,复筑易马城,汉蒙互市“用银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五两,易马二千一百七十二匹”。此后相继在神木城北、府谷皇甫川又设立两个蒙汉边市。据隆庆时延绥镇巡抚郜光先《仰仗天威疏》载:当时榆林蒙汉互市规定:每年三月许开市一次,预期广召商贩多置货物,大行开市十日,如市完之后即各安生,理再不许纵容部落叩边求市,违者传令加罚;将蒙古所易之马分上、中、下三等,价定十二两、十两、八两之异,分等定价,适为均平,严谕吉能,令各部落赴市马匹务要身膘长大,齿岁相应者方许入市。到明万历时,据巡抚涂宗俊在《镇北台记》载:榆林蒙汉互市的红山市已十分繁荣“当贡市期,万骑辐辏”。
清初,榆林蒙汉互市仍设在明时蒙汉边界市场之内。每年“正月望后,择日开市,间一日一市”。当时榆林红山蒙汉互市一开,榆林城“习蒙古语者持货往市,有土城木屋,陶穴以居或施帐焉”。互市货物,汉商多“湖茶、苏布、丝缎、盐、烟,不以米不以军器”;蒙古牧民所带来互市的货物多“羊绒、驼毛、狐皮、羔皮、牛、羊、兔,不以马”。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政府允许汉民到长城以北地带与蒙古牧民合伙垦种“伙盘地”之后,榆林蒙汉贸易得到空前发展。榆林除长城沿线各城堡先后辟为蒙汉互市的市场外,区内如靖边宁条梁、安边、榆林镇川堡、绥德城、吴堡、佳县螅蜊峪以及佳县白云山庙会等,相继成为蒙汉贸易的市场(时明代所设之红山等蒙汉互市的市场不再是蒙汉贸易主要场所了)。从而吸引山西、河北等地商贾一批一批或来此经商,或定居本区,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政府放开榆林等地“准食蒙盐,并无额课”,从而疏通了鄂尔多斯盐、碱流向内地的道路,榆林、神木、定边等地成为鄂尔多斯盐、碱行销陕西、甘肃、山西、河南等省的商衢。榆林商民“携带大批茶、烟、布匹”及“皮鞋、火链、佩刀、铜锡器、皮货、羊毛口袋、毡、马鞍、挽具、银器”等手工业产品“出口贩卖”。而“蒙古各旗”除以“驼马牛羊”及畜产品与汉民“边商”交易外,另外一项大宗交易便是“蒙古驼运盐、碱进口”,这样使鄂尔多斯“旧制七旗蒙古贫苦无可谋生”的牧民可以“自备牲畜,赴池驮运,进内变价糊口”。
民国时期,榆林蒙汉贸易更为兴盛。许多边商巨贾如榆林的解振祥、横山的韩尚高、神木的裴宜丞、米脂的姜仕荣等聚集大量资金在内蒙“设庄”,从事蒙汉贸易,仅榆林城常年在内蒙从事蒙汉贸易的巨商就有36家,小贩边商1000余人。民国10至20年间,每年榆林边商从内蒙收购运回紫绒5至6千包(每包100余斤),春毛700至800万斤,秋毛50至60万斤,驼毛80余万斤,山羊皮14余万张,绵羊皮30余万张,白羔皮3万余张,黑猪皮6万余张,狐皮1万余张,獾皮3千余张,黄鼬皮6百余张,黄鼠狼皮6百余张,马皮3至6千张,牛皮2万余张,马1万余匹,驴3千余头,骆驼5千多峰,活羊近10万只,此外还有大量碱、麻油、酥油、药材等。这些畜产品除当地使用一小部分外,大部行销太原、天津等地。当时榆林边商每年行销蒙古货物:砖茶1.2万余箱(每箱36块),水烟100余万包(每包5两),赤白糖6千余斤,烧酒100余万斤,各色棉布1.6万余匹(每匹11丈),各种绸缎8千余匹(每匹9丈),各种中西药材5千余斤。此外还有大量水烟、棉花及裘制品、挽具、酒器、银器、铜器、地毯等手工业品。
抗日战争时期,榆林成立“边商同业公会”,引导榆林边商与内蒙牧民进行物资贸易。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仅榆林城统计,仍有1300多名边商常年在内蒙从事商业贸易。建国初期,每年都要在榆林城、榆林小壕兔、安边、梁镇举办一二次蒙汉骡马大会,会期有的10天,有的半月不等。如1949年8月20日榆林市商会通告上说“榆林市农历7月13日本会主办之骡马大会经我人民政府极力提倡,会期蒙汉同胞远近客商来榆贸易者十分踊跃……我们定于阳历9月5日(农历闰7月13日)照旧在榆林市续开骡马大会,会期附设赛马大会,演戏助兴……农历9月10日会亦照例举行。”1949年10月8日榆林市罗明市长在“市政工作报告”上说“恢复两次骡马大会第一次成交牲口200余,第二次成交300余,对榆市商业有助,如鞍架历存旧货销完。会期召开蒙汉贸易座谈会,请伊蒙客人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