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榆林之明清政权》
明朝中期在北部边境相继建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蓟镇、山西、宁夏、固原、甘肃九个军事重镇,称九边。本区为九边重镇——延绥镇辖地。明初,延绥镇署都督府驻绥德,设镇守总兵一员,统辖延安、绥德、东胜、庆阳4卫军政。当时本区长城沿线建有18堡寨,并在榆林寨(今榆林城)设千户所“摘发绥德卫千户刘宠率军屯治”。此外,洪武2~14年(1369—1381)本区相继建置了绥德州、清涧县、米脂县、葭州、吴堡县、神木县、府谷县7州县,各州县均设布政司、按察分司、阴阳学、医学、州县儒学、养济院、税课司、僧会司、道会司等衙门,并委派知州、知县(执掌一州县之赋役、狱讼、教养、各政事)、主簿(掌管一州县粮马巡捕之事)、典史(掌管一州县文卷出纳)、教谕或训导(掌管儒学)、训科(掌管医学)、大使(掌管税课仓储)训术(掌管阴阳事)、僧会(掌管僧侣事)、道会(掌管道士事)等官员。明正统初,鞑靼火筛部占据河套。此时明廷始遣都指挥同知、监察御史各一员驻绥德执掌延绥军政,不久改由陕西按察副使代之。正统3年(1438),又改由镇守陕西右副都御史兼掌延绥军政。正统12年(1447)绥德置延绥都察院,设右佥都御史一员参赞军务,并“始专制延庆二府军民事”。明天顺初,鞑靼孛来率军屡屡侵扰延绥,时延绥镇都察院所设右佥都御史参赞军务官职改设为巡抚,明廷派遣巡抚延绥镇右副都御史一员执掌全镇军政。明成化7年(1471)建置榆林卫,时延绥镇巡抚统辖延安、绥德、榆林3卫和延安府之军政。明成化9年(1473),延绥镇巡抚都御史余子俊迁延绥镇治所于榆林。之后至明弘治年,榆林行政建制有:巡抚延绥都察院、设巡抚都御史一员,执掌全镇之军政;户部分司,设按察副使一员,综理全镇额饷;中路按察司,设按察佥事一员执掌粮运、屯田、水利等事务;东路按察司(设神木),设通判一员职掌粮运、屯田、水利等事务;西路按察司(设靖边)设通判一员,执掌粮运、屯田兼理盐政;火器火药制造局,设局造大使、副使各一员,执掌火器兵械制造;榆林卫儒学,设教授、训导各一员,执掌教育事务;榆林卫经历司,设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职管出纳文牒,勘核刑名、文书卷宗等事务;广储仓及各堡仓,共设仓大使30余员,职管各仓库粮食;榆林驿,设驿丞一员,职管驿站传递事务。明弘治18年(1505),中、东、西3路按察司分别改为:中路榆林道,设兵备道一员执掌绥德、米脂、清涧3州县及中路10堡之军政;东路神木道,设兵备道一员,执掌隹州、神木、府谷、吴堡4州县及东路各营堡之军政;西路靖边道,设兵备道一员,执掌安定、保安、安塞3县(即今延安地区之子长、志丹、安塞县)及西路各营堡(即今榆林地区之定边、靖边、横山县)之军政,并兼理盐政。此外各道均设管粮厅,改设管粮同知各一员取代通判,职管粮运、屯田等政务。至明万历初,榆林政权相继增设有:榆林城堡厅,设城堡同知一员,职管城堡修建;抚夷厅,设通事若干员,职管对蒙古少数民族茶马互市、款贡外交事务;税课司,设税课大使一员,职管税课政务;靖边所儒学(设靖边营)设学正一员,职管西路靖边道教育政务。此外尚设有养济院、阴阳学、医学、道纪司、僧纲司等。明崇祯16年(1643)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1月李过、刘芳亮率军回陕北,12月27日攻占榆林,并设节度使行政官员,历时1年。
清顺治元年(即崇祯17年、1644年)12月,清廷派遣靖远大将军英王阿济格率军8万从山西保德渡黄河占据府谷。次年(1645)正月16日归附清军的姜镶率军攻占榆林后,相继攻占了米脂、绥德等地。清初,本区基本沿袭明朝行政建制。清顺治12年至康熙元年相继裁撤巡抚延绥都御史(康熙元年裁)、户部分司延绥粮储郎中(顺治12年裁)、西路靖边兵备道(康熙元年裁并入中路榆林道)、中路管粮厅同知(顺治15年裁并入榆林城堡厅)、榆林卫经历知事(顺治13年裁)、榆林卫训导(顺治12年裁)、榆林、鱼河驿丞(顺治15年裁),仍保留有:中路榆林道、东路神木道、榆林城堡厅、东路管粮厅、西路管粮厅、榆林税课司、榆林卫儒学等。
经过70余年的整顿治理,清王朝疆城扩大,北面推进到阴山以北,汉、蒙、回、藏各族人民共处于一国。明代在本区所设之镇、卫、军事建置已失去存在之意义,故于清雍正2年(1724),延绥镇之卫、所建置被撤销。雍正9年(1731)裁撤榆林城堡厅,设置榆林府,同时将榆林至定边各军事建置营、堡分别改置榆林县、怀远县(即今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将榆林建安堡以东各营堡分别归并入神木县、府谷县,并统归榆林府管辖。是年还将中路榆林道改为榆佳道,东路神木道改置为延绥鄜道(道署驻绥德),各设兵备道一员,执掌各道军政。清乾隆26年(1761),榆佳道与延绥鄜道合并为延榆绥道(道署驻榆林),设兵备道一员,统辖榆林府、绥德直隶州、延安府之军政。
榆林府建立后,隶属之州县亦有变动。清乾隆8年(1743)将定边、靖边两县划归延安府管辖。时榆林府下辖榆林县、府谷县、神木县、怀远县、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