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友清
张友清,原名张学静,字新农、守仁。1904年出生于神木县城关一个商人家庭。1917年,神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1年9月,到太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
1921年5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高君宇回到太原,在一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地方组织。张友清在进步学生的影响下,阅读了《向导》、《觉悟》等刊物。1925年7月,一中毕业后考入中国大学。在这里,他与中共党员安子文接触,继续了解马克思主义,不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暑假,张友清回到家乡神木,宣传进步思想,发动群众建立了农民协会、商人协会等群众组织,进行了反封建斗争、反军阀斗争以及反对基督教的游行示威。并且建立了神木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神木支部,张友清任书记。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武昌西湖书院成立,张友清赴武昌报考被录取,编在第一大队学习。大革命失败后,张友清和雷晓渊、蒋听松等30多个党员,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到驻安徽太和县的第十九军高桂滋部开展兵运工作。不久,蒋介石在高部实行“清党”。张友清被安排到杨虎城的第十军军部,以“少校参谋”、“建设科主任”的职衔为掩护,继续留在太和县从事兵运工作。二 生死考验
1928年初,中共皖北特委发动皖北起义。张友清担任中共亳县分特委委员兼鹿邑(今属河南省)县委书记,积极从事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后来,由于叛徒告密,致使起义未能举行。此后,张友清奉命离开皖北。同年冬天,他受重建中共北平市委,担任市委书记。
1929年10月28,由于叛徒告密,张友清与赵鎛一起被敌人逮捕,关押在北平平津卫戍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1930年中原大战后,东北军通电入关。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下野,失去了对北平的控制权,张友清等才得以获释出狱,中共中央北方局任命他担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1931年后,中共河北省委连续遭到破坏。张友清夫妇与薄一波、杨献珍等相继被捕,一起被押在北平宪兵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张友清化名王彦青,担任狱中党支部委员,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6年9月,经过党组织的努力,薄一波、杨献珍、张友清等被营救出狱。10月,北方局派张友清来山西,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
10月23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在山西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个区城的指示。在北方局具体指导下,山西省工委的领导成员和在太原的党员干部,分赴几个地区配合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创建抗日根据地。省工委改称山西省委,由张友清任书记,林枫任副书记。
1939年1月,张友清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战部部长。
1942年1月,改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秘书长,还兼管妇女、青年工作。2月,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纠集大量兵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北方局和前总机关在转移途中,被日军合围。左权副参谋长在指挥突围中牺牲。张友清因监狱生活经历双腿致残,走路十分困难,在无法突围的情况下,把携带的文件让警卫员全部烧掉,自己不幸落入敌人魔掌。
张友清被俘后,被押入太原日军俘虏营后,身体受尽摧残。7月7日病逝在狱中,时年38岁。
整理:杜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