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古今榆林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高原赤子——崔田民

来源:未知
   浏览量: 1515   发表时间: 2012-10-17 14:35:00.0
打印本文

崔民田—铁道政委  
 
   崔田民,又名崔逢吉,陕西省绥德县崔家湾铁茄坪人,1912年生。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由于他在绥德一高闹学潮失学,回到家乡铁茄坪小学当了教师,利用合法身份,秘密发展党团组织,1933年2月至1934年1月,任中共绥清中心区委书记,开展农民运动,着手组织武装斗争。1933年6月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明确了在陕北全面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会上,选举崔田民为特委委员。此后,他参与了重建、组建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的工作。陕北特委神堂沟会议后,他去清涧地区巡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他的家乡众多亲人残遭杀害。他回到遭敌围剿的绥德南区,抚恤慰问烈士家属,号召党团员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1934年冬,崔田民、马明方等分赴各地,发展革命武装,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分配土地。1935年1月,成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选举崔田民任副主席。此时敌人又部署第二次围剿,崔田民同马明方一道分赴各地,在全省加紧进行土地分配,经过三个月奋战,4月底完成了全省的土地分配,为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崔田民奉命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著名的直罗战役,和韩先楚一道指挥二三二团英勇拼杀,全歼敌一0 九师残部,师长牛元峰被当场击毙。1936年参与东征战役,2月19日,崔田民、田守尧率第七十八师从河口镇渡过黄河,在隰县的蓬门歼敌四0 五团一个营。东征部队西撤,4月29日崔田民和田守尧指挥第七十八师胜利掩护毛泽东率东征军西渡黄河。5月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延川县大相国寺作出了西征战役的部署。崔田民和韩先楚师长率七十八师于6月6日到达定边县,5天内连克定边县和盐池县,七十八师6月底攻占豫旺县、红城水、下马关等地,协同七十五师攻克韦州,进驻同心城,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10月22日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城,11月20日于山城堡全歼胡宗南部队一军七十八师。这次战斗,扫清了红军进入陕北的最后障碍,巩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 五师三四四旅,崔田民任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训处主任,后改任政委。9月23日,第三四四旅进入平型关参加战斗,六八七团和六八六团两面夹攻,截断敌人退路,日军溃不成军,我军歼日军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1000余人,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初,崔田民任六八九团政委。同年春,任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副主任。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第四部主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炮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曾当选为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91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