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高景德
高景德(1922~1996)
佳县神泉堡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为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研究生,1956年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1956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机电工程理论”和“电机学”,先后培养硕士25名、博士24名,发表科学论文20多篇,出版《同步电机理论及其运行方式的分析》等专著23部。担任过清华大学副校长、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科学院学部委员、组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长江三峡工程电力系统专题论证专家组顾问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方针,使学校成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研究生院,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他系统地发展了电机复数分量理论和电机动态过程理论,并参与开辟了电力系统线性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的研究领域,发展了电力系统控制理论,创造性地研究了串联电容引起交流电动机自激问题。
高景德在科学技术领域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先后荣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一百周年奖(198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2年),国家教育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1994年各一次),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中国)第二届“孺子牛金球奖”中的最高奖——杰出奖(1996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997年)。1996年1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刘畅整理